交流评论、关注点赞

  •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
  •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
  •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
  • RSS订阅禁闻RSS/FEED订阅

集中关停娱乐公众号 中共担心什么

2017年06月12日 10:08 PDF版 分享转发

6月8日,人们突然发现继6月7日*中国第一狗仔卓伟、*_我实在是太CJ了等多个知名八卦的新浪微博账号被封之后,毒舌电影、严肃八卦、关爱八卦成长协会、男人装等知名娱乐均已被微信查封,其中不乏粉丝数已过千万当量公众号。

相对于以往对涉及时政的微博、微信账号的关闭,此次对并不直接涉及时政类的自媒体账号进行关闭,令人匪夷所思。人们在不解的背后或许会提出一个问题:中共担心什么?

从中共官方对于娱乐化议题的态度看,前几年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就已经出台过类似于“限娱令”的政策,限制娱乐化节目在电视媒体的传播档期。同时,无论是从中国高层,还是中共文宣系统都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要反对所谓“三俗”。

Ad:美好不容错过,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,现在就订票

且不说所谓“三俗”的标准是否合理,一些影视作品的个别镜头是否属于“三俗”。所谓“三俗”只不过是给泛娱乐化现象贴上的一个标签,给他们下得一个定义,中共真正担心的是舆论场的泛娱乐化。

娱乐化有什么不好吗?从某种程度上,娱乐化是文化领域市场化的晴雨表,市场化的文化领域必然是娱乐化。但是,当娱乐化成为趋势时,很容易就会演变为“泛娱乐化”,即娱乐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通用的叙事,成为广泛的公共议题叙事。

中共加强意识形态管控(图源:Reuters)

传播学家、环境生态学派泰斗尼尔·波斯曼(Neil Postman)在《娱乐至死》一书中不无悲观地忧虑:“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,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,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,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,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,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,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。”

事实上,泛娱乐化趋势造成受众对于公共议题的叙事渐行渐远,表现为对公共议题、公共事件的冷漠与恶搞,从此失去对公共事务的兴趣。

在美国传播学界流行的“议程设置”理论(agenda-setting)曾得出一个结论,媒介不仅可以影响受众思考什么问题,也会影响人们怎么想。通过媒介动员社会,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运作机制,从某种程度上,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大陆,都是在强大的国家动员机制下进行国家建设的,而这其中就是媒介的“议程设置”作用。

而议程设置现象的运行机制,就是媒介将自己关注的议题成功转化为公众关心的议题,使得媒介议题的显要性和公众关心的议题的显要性一直。比如,媒介近期主要在能源、经济和外交问题上着墨,同时调查显示公众近期关注的议题也是能源、经济和外交问题,并且公众对相关议题的态度与媒介宣传的价值倾向相一致,这种现象就是美国传播学家所揭示的“议程设置”现象集中关停娱乐公众号中共担心什么。事实上,中国经常所说的“相应党的号召”,就是议程设置现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。

但是,议程设置理论泰斗、美国传播学家马克斯韦尔·麦库姆斯(Maxwell Mccombs)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,议程设置现象需要满足两个前置性条件,其中一个就是议题的相关性。所谓议题的相关性,就是受众认为媒介所传播的议题与自身具有相关性。媒介设置的具有相关性的议题,才能成功将其转化为受众关心的议题。

反观泛娱乐化趋势,实际上就是在解构议题与受众的相关性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沉溺于泛娱乐化趋势的受众即被从公众议题环境中驱离,长期的结果就是受众再关心公共议题,最终使得议程设置作用式微。

在中国现行体制下,媒介议程设置作用的衰落,实际上意味着中共动员体制将逐渐乏力。社会动员乏力,对于中共意味着什么?了解现状的人,对于这个问题自然是不言自明的。

来源:多维

喜欢、支持,请转发分享↓Follow Us 责任编辑:刘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