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评论、关注点赞

  •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
  •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
  •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
  • RSS订阅禁闻RSS/FEED订阅

从总理泡泡看中国实体经济走向

2017年12月09日 17:32 PDF版 分享转发

日期:2015-06-15 10:37:01
作者: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

从总理泡泡看中国实体

——、房地产和互联网金融

王尚一

随着中国经济形势急剧恶化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制定的低调务实政策都变成进退失据的泡泡。仅仅一年内,李多次改变政策方向,最终还是回到印钞吸金的金融泡沫老路,以此维持体制经济的运转。虽然中间李也试图支持实体经济,但是为了维持体制的短期生存,加上对中国实体经济状况一无所知,一系列政策出台反而加速实体经济的灭亡。

李克强总理一直给人低调务实的印象。话不多说,也不争风头,默默当陪衬,低调收敛。同时,在经济领域,又有克强指数和李克强,都非常实在。克强指数对于GDP造假早就不以为然,提出耗电量、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,真实反映经济形势。李克强经济学更进一步,提出不通过刺激政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,而是实施稳健的经济政策,调整经济结构,促进经济升级转型。为人低调和经济政策务实,成为李克强执掌中国经济的主要招牌。

2014年的两会上,李总理第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,重点强调“3个1亿人”的。根据官媒的解读:“看似简单的五个字,从制度建设、价值取向、宏观布局等层面细细分析,却蕴藏着诸多改革深意,描绘出指引中国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三维坐标:拆除隐形篱笆墙,促进约1亿转移人口落户城镇,落实以人为本;降低圆梦高门槛,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,实现共享文明;抹平东西部经济鸿沟,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,力求区域发展均衡。”从隐形篱笆墙、圆梦高门槛和东西部经济鸿沟等用词上,和3个1亿人的定位上,李克强表现得很亲民。

不过,实际情况并没有按照李想象的方向发展。在第一个1亿人中,北京等居民享有特殊待遇的城市,不可能给农业人口落户,而没有居民福利的城镇,农村务工人员又不愿意进入,宁愿保留农村的耕地和宅基地。而且,在李作报告的时候,由于社会资金链断裂的深入,加上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造成的存款利率上升,导致房贷大幅收紧,房地产销售困难,地府的收入减少,多数地方财政开始陷入困境。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都没钱的情况下,无力大拆大建,很多城镇化烂尾,也不再多提。

随后,李非常重视实体经济。2014年第二季度,李越来越关注实体经济,多次讲话都提到实体经济的问题。新闻联播也多次报道,李克强召开关于实体经济的会议。从实体经济的角度,李克强的态度最受欢迎。实体经济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,少说多做,踏踏实实,认真执行。而且,克强指数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状况,表明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。尤其是李克强经济学提出的主题,是实体企业最需要的政策。

从事实体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,实体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,到后来难以生存,政策是主要原因。在4万亿出台之后,房价越来越高,工资和每年上涨,让实体企业难以承受。很多企业老板看着做实体亏钱,炒房赚钱,越来越没有信心做实体,而是纷纷转向炒房。如果能够实施李克强经济学,不再刺激,物价和工资稳定下来,再加大对实体的政策支持,实体还有一线生机。

2014年7月15日的一次会议中,格力董明珠和希望集团刘永行等一些实体企业代表参与。在会上,李指出,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,是市场主体,企业兴则经济兴。所以,政府责无旁贷,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,为企业松绑,切实取消不必要的审批,严厉打击假冒伪劣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,推进公平公正的监管执法,让市场主体敢说话、说真话。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,多措并举、对症下药,有效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,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,保护公平竞争等。

7月23日,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又强调实体经济,批银行只做大生意。李说:“作为一家商业银行,大生意要做,小生意也要做,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,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,对成长期的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。” 会议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,包括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项有力措施。

根据媒体汇总,李克强2年举行了6次座谈会,共有25位企业代表参与,表现出对实体经济的足够重视

遗憾的是,李的重点又很快转变,重点推广一带一路。随着经济快速恶化,克强指数和李克强经济学也不再提起,人们好像都忘了。如果足够细心去了解发电量,就会发现经济形势急剧恶化,了解铁路货运的人更清楚,铁路货运大幅减少。而李积极到国外活动,推销高铁系统,提出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蓝图。

从方向上,一带一路主要涉及到高铁设备和高铁基建,能够带动高铁设备和钢铁水泥建材的消耗,减轻过剩产能的压力。不过,虽然高铁金额很高,只是实体经济的一小部分,占据实体经济主要份额的是中小民营企业,既贡献大部分税收,又解决大部分人就业。当一带一路成为国家宣传的重点,人们都在津津乐道高铁,中小民营企业再次被遗忘。

李到世界推销一圈,连一个订单都没拿到。中国在墨西哥高铁中标,整个舆论沸腾。但是,就像泰国的大米换高铁一样,很快墨西哥传出丑闻,已经中标的结果也很快被取消。就在李出去推销高铁的同时,大量出口企业纷纷裁员,或者直接关门。

事实上,即使高铁输出成功,也无法与中小企业出口缩减的数额相比,更别说一个大订单都没争取到。高铁没有实质性进展,一带一路却成为新的口号,人们觉得中国有希望朝着高科技领域发展。同时,中小民营企业继续被忽略。

进入2015年,李的重点完全转变,加大经济刺激,积极推动金融和房地产。2015年两会前,实体经济大面积裁员和关门,经济快速下滑的形势非常明显。克强指数表明真实的经济,部分铁路局的数据表明,铁路货运量急剧下滑,大多数车皮空置。而一带一路并没有进展,不能算业绩。

Ad:美好不容错过,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,现在就订票

经济形势继续恶化,李转变热点,回到前任的经济刺激老路。不过,中国已经承受不起4万亿印钞刺激,只能通过政府刺激和金融政策,见机行事。根据2015年政府报告:“经济刺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。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.62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,赤字率从去年的2.1%提高到2.3%……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,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…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。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%左右,在实际执行中,根据经济发展需要,也可以略高些。”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,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出,支持地方政府举债融资,而且根据情况采取多印钞的措施。

实体经济再一次被抛弃,为政府的经济刺激买单。可以说,上述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,都是加速实体经济灭亡的措施。财政赤字是说政府更大规模消费,同时借更多债务。政府消费之后,必然会加强各种税费。本来已经举步维艰的实体经济,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苛捐杂税。

政府赤字后,借债的途径必然是银行。地方政府债台高筑,传言财政部将用3万亿支持地方政府举债融资,给地方政府的旧债展期。不论是1.6万多亿的赤字借新债,还是3万亿新债还旧债,政府借债就高达4.5万亿以上。银行在贷款4.5万亿给政府后,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更加收紧,进一步卡死民营企业。

另外,根据广义货币增长目标,2015年印钞起点是15万亿,根据情况酌情增加。相关媒体传言推出10万亿QE的规模,大量置换地方债,这样的话,央行到底印钞多少已经不得而知。这些印钞的结果是民营企业面对更大规模的生产物价上涨。在人民币坚挺、生产物价上涨、资金日益紧缺的共同作用下,极为虚弱的实体经济必将加速倒闭。

实体经济不是真正的重点,而是发展高风险金融渠道的幌子。在政府报告中,提出“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。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,成熟一家,批准一家,不设限额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,稳定其县域法人地位。发挥好开发性金融、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。推出存款保险制度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,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。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,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。”

虽然提出实体经济,但在具体的金融措施中,没有表现出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。小型银行和信用社的发展都要落脚到存款保险制度,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,这些小型金融机构一旦倒闭,大量民众能够获得的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(还有个解释是也可以少偿付或者不偿付),这就是说民众的存款并不保险。如果大量民众损失惨重,将直接导致消费市场需求萎缩,实体经济失去市场。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小金融机构存款,也将损失惨重。归根结底,金融改革的实质不是服务实体经济,而是增加更多的陷阱。

政府再一次出手,推动股市走高。在实体经济加速下滑的同时,股市却走势迥异。2014下半年开始,A股逐渐走高,到第四季度大幅走高,与实体经济的下滑形势完全相反。2015年第一季度,实体经济更差,到处撤资关门裁员,股市却疯狂上涨,这表明股市跟实体经济已经完全没有关系。而且如此疯狂的上涨,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实现,这和1999年国企陷入危机,朱镕基为了帮助国企脱困,疯狂拉抬股市的情况如出一辙。而李却说,股市为国家创造财富,更为老百姓创造财富。

股市冲顶大涨中,数万亿元社保基金也进入股市,支持股市人气。央行行长周小川说,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。股票市场这么多实体经济的企业,从石油、化工到建筑、基建、农业、食品工业,他们都在股票市场上融资,他们也都在银行开账户,在银行借钱,这些资金非常直接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。特别是从股票发行角度,多数是实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,股市使实体经济得到了发展。

稍微对民营实体有了解的都知道周小川在撒谎,他不过是为股市上涨找光鲜的借口。在实体经济越来越困难时,社会的各方面支持才能让实体经济生存下来,民营老板夹缝求生存心神俱疲,股市疯涨后,很多老板把资金投入股市,有人两三个月收益超过20%,这对股市高手而言杯水车薪,但对实体企业来说,收益丰厚。能轻松地在股市里赚快钱,谁还去辛苦做实体? 随着股市上涨加速,实体企业老板越来越无心做实体,实体倒闭潮再次加速。

2015年3月22日,CCTV《》头条是聚焦互联网金融。根据央视报道,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写着金融业竞争的格局。2014年新上线的P2P平台有1228家,P2P年末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,128家众筹平台覆盖了全国17个省。通过269家支付机构,在2014年,仅手机移动支付就发起了45.24亿笔业务,总金额22.59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70%和134%。

我曾在3月23日发微博对此做过评论,“过去三年,投资担保高利贷遍地开花,救银行于水深火热,使国家队顺利止损,民间资金接盘填补黑洞。目前,高利贷已经全线爆破,丧失融资功能。互联网金融接下这一棒,民间融资走到线上,拉最后一拨有钱人为党国接力买单。这就是为什么近期新闻联播密集重磅推互联网金融的真相,财政告急,加大忽悠力度。”

而李说,他在去年就压了一些文件,不让对互联网金融实施过度监管。在政府报告中,李克强提出互联网金融,也给相关领域打了强心针。问题是,互联网金融本身包含内容非常广,产品差异很大。在2014年初火起来的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,对于很多参与的中小家庭储户和中小民营企业,都起增加收入的作用。

但CCTV里倡导的P2P平台,基本都是欺骗性的。现在,各地民间高利贷连续爆破,给大量参与的民众造成惨重损失。落后地区民众既无知又贪婪,盲目相信高利贷经营者的政府背景,自食苦果。而互联网的P2P平台同样是高利贷,只不过搬到了线上,显得高大上。过去一年,已经有很多关于P2P的跑路报道。以推广互联网金融的名义宣传P2P平台,等于针对城市中有一定知识的人群,引诱这些人参与网上高利贷项目。

在央视报道中,各大银行也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。在政府的宣传推广下,各大银行纷纷参与建设P2P平台,引诱最后一波有钱人进入线上高利贷的局。

房地产重新成为被呵护的对象。根据2014年的一些报道,习李不再提及房地产,并且希望地方财政与房地产脱钩。即使在座谈会上,有人提及房地产,李也不直接回答,而是强调其它经济内容。但是,到2015年初的瑞士达沃斯,李在对话会上重新谈到房地产,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住房是经济问题,更是民生问题。中国政府将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,保障困难群众有基本住房。

2015年两会,李克强的政府报告不再提“3个1亿人”计划,取而代之的规模缩小版。不过即使规模缩减,也必须通过大量印钞挽救房地产,挽救濒临崩溃的地方财政。传言10万亿的中国QE,被认为也是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需要。地产兴,实体亡。

亚投行也属于金融领域,成为新的重大事件。2015年3月份,亚投行迅速升温,英德法意等国的积极参与让中国很得意。但是亚投行将造成中国实体进一步下滑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中国在亚投行出资后,在其它国家建设基础设施,这些项目基本都亏损甚至全打水漂,损失最终必然由整个实体摊销,让实体雪上加霜。第二,过去时代,亚洲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弱,难以从中国大量抢订单,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。现在,中国免费给他们建好基础设施,他们能以优势价格从中国抢订单,从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萎缩进而倒闭,这些企业的倒闭又将引发一系列的实体倒闭。

回顾下来不难发现,李领导经济一年多的过程,就是一系列泡泡发酵的过程。从推动城镇化(房地产),到强调实体经济,再以实体经济为旗号重新回到强调金融和房地产的老路。不论宏观经济政策、金融政策、房地产、还是亚投行,都是从体制经济的利益出发,在国内横征暴敛,到国外买形象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实体经济曾经被昙花一现的重视,但很快陷入更艰难的境地,背负更沉重的担子。当政府、金融和地产合力勒紧实体经济的脖子,实体注定难逃一死,且死期不远。在洪水一样的倒闭潮里,失业人口迅速增加,民众日子更加困苦。

2015年3月28日

喜欢、支持,请转发分享↓Follow Us 责任编辑:蓝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