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评论、关注点赞

  •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
  •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
  •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
  • RSS订阅禁闻RSS/FEED订阅

传播观察-台湾大选假信息风向:围绕萧美琴的「美国代理人」叙事

2023年11月30日 21:47 PDF版 分享转发

作者:郑崇生 发自华盛顿
2023.11.29
传播观察|台湾大选假信息风向:围绕萧美琴的「美国代理人」叙事

驻美代表日前获得民进党提名,与赖清德搭档参与2024总统大选,成为1996年台湾总统直选以来,第一位有外国血统的副总统候选人。尽管萧美琴目前只有台湾国籍,因她的母亲是欧裔人,萧也一度曾经拥有过台、美双重国籍。

这些特殊身份让萧美琴的提名格外引人关注,在中国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,围绕她的血统和身份出现一波质疑声音,并形塑民进党总统候选人组合是「谄媚美国、出卖台湾」、「美国代理人」等叙事,但这其中许多论述却是基于虚假信息。

萧美琴的国籍身份遭质疑

在X上常以英文发文的用户「ShanghaiPanda」,在上周四(23日)质疑萧美琴的混血身份与出生地,声称她连普通话(台湾一般称「国语」)都说不好;同一天,ShanghaiPanda另一则发文称,赖清德和萧美琴在华盛顿纪念碑前合照的组合就像是「美国战争的代理人」般,「暗示(他们)要出卖台湾人民的利益给美国」。

在ShanghaiPanda发文的下方随即有留言称「萧美琴是美国公民」。但事实是萧美琴早在2002年成为民进党侨选不分区立法委员时,就已经放弃美国国籍。

1.png

2.png
X用户「ShanghaiPanda」发文称萧美琴说不好国语、是「美国代理人」。(推特截图)

美国政府每一季发布的公报会列出当季放弃美国国籍人士的姓名。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找到国税局于2002年7月发布的公报,「Hsiao Bi-khim」就列在其中,这是萧美琴的英文名,以闽南语「美琴」的拼音作名,并不常见,重名可能性较小。在许多留言者,如驻台的外籍记者何贵森(Chris Horton)等反驳该消息之后,「萧美琴是美国公民」的信息至今仍然在X上流传、转发。

3.png
美国联邦政府公报显示,Hsiao Bi-khim于2002年放弃美国国籍。(美国联邦政府公报截图)

ShanghaiPanda在X上,声称自己身处于,和包括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内的多名外交官互相关注,也常相互转发推文。专研中国法制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郭丹青(Donald Clarke)曾在X上称ShanghaiPanda是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传人员」。

中国社媒平台称萧美琴「中文不会说」、「与有私情」

2013年4月7日,中国再度「制裁」萧美琴,「严禁萧及家属进入大陆和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,禁止其金主和关联企业与大陆组织、个人合作,并采取其它一切必要的惩戒措施,依法终身追责。」中共中央台办这次在赖萧配正式宣布前,也已经将两人定性为「双独组合」、「独上加独」。

等中国国内社交媒体平台上,有影响力的「大V」们对萧美琴的相关新闻断章取义,引用不实信息的相关内容被广泛传播。

例如,自称「重庆媒体记者」的新浪微博用户「小凡好摄」称萧美琴「连中文都不会说了」、「回台湾是进一步做好美国代理工作」,并刻意选择萧美琴日前在台湾举行的首场国际记者会上影片片段。当天,萧美琴交替使用中、英文发言,但该账户只截取了她以英文回答驻台外国记者提问的谈话。

4.png
有微博账号截取萧美琴双语发言的记者会中的英文回答部分,称她「中文都不会说了」。(微博截图)

亦有一些网络账号对萧美琴的私生活做毫无证据的负面评价,这些传言称她与某些美国官员有私情,配图是萧与美国官员会见的新闻报道和公开合影,此外,并未提供任何依据。

5.png
部分网帖负面评价萧美琴的私生活,但并未提供证据。(微博截图)

在台湾,也有一部分政治评论员对萧美琴有类似口径的评论,这些一边倒的负面评论被作为「来自台湾的声音」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播。例如台湾前驻新西兰大使介文汲、过去曾在台湾驻美代表处任职,他在台湾政论节目上以赖清德「找了个前美国人来监军」形容赖萧组合,评论口径相同的还有前台湾立委邱毅,这些言论很快就被转载到微博上。然而,台湾选战中亦有不少支持赖、萧组合的观点和声音,在中国的微博等平台上却完全没有出现。

在官方对网络言论的严格审查下,中国社交媒体上对2024台湾总统大选的舆论是经过筛选的结果,仅有特定观点、视角的信息才能得以传播。有研究机构称,台湾是中国官方虚假信息战的重点目标,中国针对台湾选举展开的信息战,在这次大选中不会缺席。对萧美琴的身份、国籍和其他方面的假信息攻击,试图将塑造她为「美国代理人」的叙事,或许是其中一例。

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(Asia Fact Check Lab)是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的新单位。我们本于新闻专业,提供正确的查核报告及深度报道,期待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。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,欢迎以电邮[email protected]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,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。

来源:RFA,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。

喜欢、支持,请转发分享↓Follow Us 责任编辑:叶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