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评论、关注点赞

  •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
  •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
  •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
  • RSS订阅禁闻RSS/FEED订阅

专栏 - 绿色情报员:瘟疫时节 南极传来哨声

2020年04月30日 21:47 PDF版 分享转发

当全球陷入疫劫,气候危机也迫在眉睫,暖化已撕裂南极生态。(美联社)当全球陷入疫劫,气候危机也迫在眉睫,暖化已撕裂生态。(美联社)

“出发前,我以为南极是一个寂静的地方,没想到,第一天就听到很多冰山崩塌的声音,像是打雷般震耳,浮冰不停地碰撞,滴滴答答,有如玻璃杯互相敲打。”黄懿萱描述亲耳听见气候暖化的“声音”,来自台湾的她担任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的水手和调查员,甫结束近两个月的南极航程。

疫劫下的世界地球日

4月22日是“世界地球日”50周年,4月25日又迎来“世界日”,当全球焦头烂额对抗大之际,南极传来告急的哨声。

去年起,绿色和平启动“极地到极地”计划,目前极地曙光号和希望号都停泊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。绿色和平专案主任张皪心指出,这趟极地之旅由北极出发,沿途经过大西洋,最终航抵南极,这是绿色和平与国际环保组织共同推动守护海洋计划的一环,沿途进行气候变迁、渔业、塑胶微粒等科学调查,见证当地环境生态的改变。

从小热爱海洋的黄懿萱,打从大学时期投身NGO志愿者,2015年加入绿色和平的船员阵容,这次全程参与南极航段的调查工作,逐浪破冰来到地球的尽头。

台湾女孩在冰山听见瀑布声


台湾女孩黄懿萱参与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的南极调查工作。(绿色和平提供)台湾女孩黄懿萱参与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的南极调查工作。(绿色和平提供)

Ad:美好不容错过,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,现在就订票

“我们航行到南极各个偏远的海湾,进行样本采集,有些地方可能从未有科学家调查过。”黄懿萱介绍调查路线,研究团队不时得利用小艇接驳母船,深入更偏远的海湾,“有一次,我们搭乘小艇,以水下麦克风录制冰山下的声音,戴上耳机,竟然听到滴答嘈杂声,有如深山中的瀑布。”

南极吹响的轰然哨音,像是给了黄懿萱一记重拳,“海面上的冰山看起来没融化,其实消融的速度非常快。”她掩不住震惊口吻,2月初,巴西科研团队在南极测到破纪录高温20.7℃,这天气温甚至比台北还要热,“我们实际拜访记录到最高温的南极研究站,科学家穿着短袖T恤说,从来没这样过,气候变迁已经悄悄来到。”

南极站在气候变迁的风口浪尖,科学家甚至发现南极某些地方出现“湖泊”,英国《独立报》网站4月13日报导,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资料,地球大气甲烷浓度创下历史新高,全球暖化或将更严重。张皪心表示,根据世界气象组织(WMO)资料,过去50年来,南极洲的平均气温上升3℃左右,由于南极覆盖大面积的白色冰层,反射率特别高,升温幅度远高于其他地区,目前全球平均升温大约1.1℃,南极洲西岸的冰川已经消减8、9成。

七成颊带企鹅不见了


颊带企鹅族群迅速锐减,部分栖地减少77%。(绿色和平提供)颊带企鹅族群迅速锐减,部分栖地减少77%。(绿色和平提供)

不同于其他科研团队,黄懿萱指出,绿色和平此行展开环境DNA研究,透过采集粪便,了解哪些生物曾经驻留和生态健康程度,此外,绿色和平团队也同步进行企鹅族群调查,而上一次南极大规模的企鹅族群调查距今已50年,这次科学家调查发现,部分栖地的颊带企鹅(Chinstrap Penguin)数量减少77%。

“这些企鹅成天无忧无虑在冰山上追逐玩耍,牠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栖地正在消失、冰山正在融化。”黄懿萱缓缓说,“我记得有天傍晚,光晕洒落浮冰,一只只企鹅站在浮冰上,仿佛企鹅搭便船,漂向我们的母船。”不只数字会说话,这一幅吸睛美景也捎来末日警讯。

全球共有18种企鹅,全都住在南半球。“颊带企鹅因为脸颊有两条黑色条纹而得名,像是戴着警察的帽子。”黄懿萱露出难得的笑容。颊带企鹅是南极最丰富的物种,如今却被逼得走投无路。

“南极半岛东北部的象岛(Elephant Island)是颊带企鹅的重要栖息地。”张皪心指出,“这次调查发现岛上约有5万多对繁殖企鹅,相较1971年的12万多对企鹅,大幅减少了6成。”

暖化让南极“流血”了


今年极地雪藻在南极大量现踪,雪地浮现惊悚的血腥颜色。(翻摄自网络)今年极地雪藻在南极大量现踪,雪地浮现惊悚的血腥颜色。(翻摄自网络)

暖化的印记接连在南极现踪,今年科学家在南极研究站拍下白皑雪地染上血色的惊人画面,经过显微镜鉴定,发现是极地雪藻(Chlamydomonas nivalis),这些生物被阳光唤醒并且迅速繁殖,科学家捏把冷汗,因为雪藻增生的过程会吸收能量,让雪融得更快,形成恶性循环。

不过,全球暖化的杀伤力不全然摊在眼前,“全球暖化让海洋温度快速上升,而海洋是重要的气候调节者,因为海洋会吸收地球的热能。”张皪心说,“变暖的海水会影响南极磷虾的数量,而磷虾是企鹅等南极生物重要的食物来源,气候变迁改变了南极的食物链,加上近年在南极磷虾保健食品推广下,渔业捕捞增加磷虾的生态压力,企鹅的食物也跟着短缺。”

张皪心表示,全球气候已进入紧急状态,南极气候危机又特别被凸显出来,科学家提出警告,随着暖化的环境,南极永冻土中的细菌和病毒,可能从冰冻层中解放出来,流行病学家也特别呼吁,在气候变迁影响下,疾病媒介的传播需要更多的关注。

这几年急遽升温的极地旅游,也对南极生态造成威胁,日前南极邮轮“格雷格.莫蒂默号”(Greg Mortimer),近6成乘客和船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,探险邮轮成了移动式瘟床。“整个航行当中,我们遇到非常多大型邮轮,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脚步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,就算是南极也不放过。”黄懿萱不可置信地说。

根据南极旅游组织协会(IAATO)估算,每年约有5万人次造访南极,以中国市场成长最快,2022年至2023年中国将成为南极最大客源国。张皪心指出,在绿色和平与国际环保组织长期推动下,1991年各国签署《南极条约》,南极成为世界公园,条约规范南极活动需符合和平与科学用途,并要求观光和渔业进行环境评估,不过,近年来这两项商业活动严重冲击南极生态。

瘟疫把气候治理推入冷窖


中国旅游大军前进南极,根据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统计,每5位游客就有1位是中国人。(美联社)中国旅游大军前进南极,根据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统计,每5位游客就有1位是中国人。(美联社)

当各国围困在难解的疫情之下,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进展是否被推入冷窖?张皪心指出,原订今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(COP26),已被迫按下暂停键,预计推迟至明年,而在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后,缔约国必须每5年提出新版的国家减碳自主承诺,本来今年底各国要提出更具野心的减碳目标,却可能因为疫情而停摆,这对全球气候治理来说不是一件好事。

今年也是海洋保护区国际协议的关键年,专家不免忧心疫情打断进程。张皪心表示,近年联合国会议已进行海洋保护区的讨论,这次极地到极地的海洋保护之旅,不只希望提升国际对海洋公约的关注,进而推动在2030年前全球设立30%的海洋保护区,给海洋生态一个喘息的机会。

“有人形容,这一场瘟疫像是大自然的反扑。”张皪心说,“当前各国实施封城和锁国措施,人类经济活动大量减少,温室气体排放跟着降低,专家预测今年全球碳排放将较去年减少5%,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降幅,这数字相当惊人。”

不过,疫情大流行带来的环境改善可能是短暂的,以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为例,张皪心指出,当时由于经济大萧条,全球碳排放大幅锐减,不过,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,急着推出纾困方案,并未妥善考量环境永续,导致大量资金流入传统的化石燃料产业,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,全球碳排放又创下历史新高。

“这是很好的前车之鉴。”张皪心提出省思,“各国政府在纾困同时要考量永续性,这样才不会等到疫情结束,好不容易改善的环境又再度恶化。”

撰稿人:麦小田 责编:许书婷

来源:RFA,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。

喜欢、支持,请转发分享↓Follow Us 责任编辑:石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