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评论、关注点赞

  •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
  •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
  •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
  • RSS订阅禁闻RSS/FEED订阅

七月半是佛教的传统节日?请注意你的立场

2020年09月03日 1:00 PDF版 分享转发

文:余少镭

鬼节只是俗称,七月半古称、盂兰盆会,前者是道教的叫法,后者是佛教的叫法。在民间,才不管你什么教,这一天对鬼神、祖先的祭拜,从形式到内容,都无甚差别。

道教的神仙谱系中,天上人间三界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等分管着。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,称上元节,职责是为人间赐福;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,称中元节,职责是为人间赦罪;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,称为万元节,职责是为人间解厄。

这里面,地官是掌管地府的,在七月半这一天,他会将全部鬼魂放风,让他们来到阳间,接受亲属探望、拜祭,所以,它就成了中国特色的鬼节。

而在民俗中,七月半还有另一个意义:尽孝。

时序进入初秋,麻豆粟麦等作物渐次成熟,讲究孝道的中国人,照例要祭祖,一来请祖宗吃新米饭,二来向祖宗汇报收成,三来也是答谢祖宗在过去一年里的默默保佑,并祈求他们继续保驾护航。

北传之前,中国百姓已过了数以百计的七月半节了,可以说,它本来就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。

佛教的盂兰盆节又是怎么来的?

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,这跟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(中国叫目连)有关。

就像“孔门十哲”一样,释迦的十大弟子也各有所长,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,须菩提解空第一,迦叶苦行第一,阿难多闻第一……目犍连呢?神通第一。

目犍连从小父母双亡,在好友舍利弗引导下跟释迦学佛法,有了大神通。他运用“天眼通”,看到自己的母亲在地狱的饿鬼道里忍饥挨饿,非常悲痛,再动用神通,用钵装饭菜送下去喂母。但是那些饭菜一到他母亲手上,即化为炭。目犍连大哭,问释迦说,我妈到底上世造了什么业?释迦说,你妈前世骂佛谤僧,不信因果,贪瞋邪恶,该受此苦报。目犍连说,那有什么办法可让她脱难?释迦说,你妈罪根深结,你神通再大也没用,只有靠集体的力量。这样吧,每年七月半,是十方僧众的解夏日,做子女的,如果能设百味珍肴饭食,新鲜果品,放置盆中,供养十方僧众,那么,现世父母、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。目犍连一听,赶紧在这一天照做,于是,他妈在地狱里就脱离饿鬼道了。从此,目犍连就大力推广七月半供养僧众,举行盂兰盆法会。

怎么样,这故事是不是很亲切、很有中国特色?

这么想就离真相不远了。

《佛说盂兰盆经》全文八百多字,几乎所有关于它的介绍,都注明“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”。

竺法护这位西域高僧,确是唐玄奘、鸠摩罗什之前伟大的译经家,据说,他一生所翻译的佛教经典共有部154部309卷,译作涉及《般若》《华严》《宝积》《大集》《涅槃》《法华》等,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广泛流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

问题是,梵文原典、集大成的汉文《大藏经》等所有佛教典籍中,均不见《盂兰盆经》的影子,更不用说上座部的巴利语原典了。而众多资料中所说的“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”,这所谓的“大正藏”,其实是日本佛学家高楠顺次郎于1934年才整理编纂出来的汉语《大藏经》,因为是从大正年间开始整理的,所以称“大正藏”。

Ad:美好不容错过,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,现在就订票

除此之外,该经中也有不少明显中国特色的词句,如“道士”、“宰相”、“三公”、“百官”等。

有人会说,那也有可能是意译。

但是,竺法护的译经,以严谨著称,东晋道安就称赞他译经“事事周密”,“言准天竺,事不加饰”,而给人以“辞质胜文”的印象。将《佛说盂兰盆经》放进竺法护的译作之中,就像珠中鱼目,明眼可辨。

所以,现存最早、最权威的中国佛教文献目录《出三藏记集》中,便将《佛说盂兰盆经》界定为“不详译者之‘失译’经”,其实就是“伪经”的客气说法。《出三藏记集》的作者僧祐比竺法护仅晚生两百年,他的记载当是可信的。

而唐以后,关于此经的注疏林林总总,流传最广的华严五祖宗密所著的《佛说盂兰盆经疏》里面,便借用唐代另一西行高僧义净三藏的话解释说:“颁自我口畅之,彼心以教合机,故称佛说。”

不难品出,这些唐代高僧,其实都知道这经并不是“佛说”的。

佛教发展史上,伪经现象本来就是专家研究的重点课题,若以佛灭后第一次结集为真经,后来的伪经就汗牛充栋了。而后来从中国出口转内销的所谓“佛经”,为数也不少。

不过,这是另一个话题。

一部伪经为何能屹立千百年不倒?这不仅仅是“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”的问题,实际上,《佛说盂兰盆经》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中,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佛教何时传入中国,学界认同的是汉武帝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”之后。此时,官方意识形态是儒家,但汉初的“黄老之学”影响依然甚深,儒道势力坚挺,外来的佛教实难立足。

更关键的是,原始佛教中蕴含的“非孝”价值观,引发汉人强烈的牴触情绪。儒家以孝为仁义之本,怎么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的解脱而像释迦牟尼一样抛家弃父?

原始佛教不“搞孝”,证据还在收入《大正藏》的《佛说未曾有因缘经》中。经中说到,释迦牟尼派目犍连回迦毗罗卫城,说服释迦出家前的妻子耶输陀罗,“令割恩爱放罗睺罗。令作沙弥”。

罗睺罗,是释迦还是王子时跟耶输陀罗所生的儿子,释迦出家,他父亲净饭王痛失继位者,释迦还要他儿子也跟他出家,但知道耶输陀罗肯定难以割舍,所以他让目犍连这么说:

母子恩爱。欢乐须臾。死堕地狱。母之与子。各不相知。窈窈冥冥。永相离别。受苦万端。后悔无及。

在《大般涅盘经》中,释迦又说:

爱有二种。一者饿鬼爱。二者法爱。真解脱者离饿鬼爱。怜愍众生故有法爱。如是法爱即真解脱。

释迦的价值观就是:沉溺于亲人之间的爱,是生生世世的纠缠,像饿鬼一样,永不满足。只有从中解脱,心怀众生的爱,才是法爱、大爱。

直到唐朝,还有一些著名的反佛者,如傅奕、韩愈等,抓住“不孝”这一点来攻击佛教。傅奕在《西游记》中也有出场,在第十一回,他站出来反对李世民搞佛,理由主要就是,佛教“无君臣父子”;而韩愈在著名的《谏迎佛骨表》中,有一句也是说佛教“不知君臣之义,父子之情”。

基于以上原因,可以想像,在佛教刚传入汉地时,除了一些知识分子愿意从佛陀的理论中寻求解脱之道,普通民众对佛教是很难产生亲近感的。没有民意基础,整个两汉时期,佛教北传的进程就很艰涩了。

到了西晋,不管真是来自印度或出自汉人之手,《佛说盂兰盆经》适时出现,将中国道教的中元节跟印度佛教中的解夏自恣日(印度雨季长达三个月,佛陀乃订定从四月十六日起三个月为安居之期,至七月十五结束)结合起来,创立了“盂兰盆节”。

过了一百多年,南北朝时期,“盂兰盆节”已广为汉地民众认同。梁武帝大同四年,以朝廷的名义正式确立“盂兰盆节”,皇帝亲自到同泰寺设斋,这就等于得到官方承认了,“自此以后,成为风俗,历代帝王以及群众无不举行”。

也因为“盂兰盆节”,目连救母的故事深入中国民心,民间开始演出这宣扬孝道的故事,成为中国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剧目,有“剧祖”之称,繁衍千百年,也形成了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“目连戏”。

最搞笑的是,后来竟将“目连”认定为中国人,目连故里之争,也风生水起。

另一个真相是,诞生了佛教的的印度,并没有盂兰盆节的风俗。

可佐证的史料,恰恰来自唐玄奘,他在《大唐西域记·卷二·岁时》中写到古印度的历法,有这么几句:

月盈至满谓之白分,月亏至晦谓之黑分。黑分或十四日、十五日。月有大小故也,黑前白后,合为一月。

也就是说,印度不用中国农历,无七月十五之说,而是说七月白月十五日或黑月十五日。中国农历把每月初一叫“朔日”,十五叫“望日”。

至此,我们可以相信,这个所谓的盂兰盆节,应该就是中国佛教徒发明创造的,他们为了解决佛教北传受阻的问题,就地取材,把道教的中元节、儒家的孝悌思想水煮乱炖,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以孝道为主题的盂兰盆节,成功为佛教吸粉无数。

最后顺便说一下,百回本《西游记》的作者,在七月半这个问题上,又闹出一个大笑话。

本来,小说中这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日子——如来正是在这一天启动传经计划的。

第八回说,镇压了孙悟空约“半千年”之后,如来在灵山召开西天扩大会议。关于为什么要开这个会,他是这么说的:

“今值孟秋望日。我有一宝盆,具设百样花、千般异果等物,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,如何?”

孟秋望日,前面说过,只有中国(东土大唐)才会这么说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这个七月半,也是西天的第一届盂兰盆会。因为如来最后用了“如何”,商量的语气,说明在此之前,并没有例定,只是临时起兴。

这还不算什么,毕竟,小说嘛,把历史上玄奘偷偷翻墙去取经写成是李世民派去的,也没问题;把盂兰盆会的起源安在这里,更不算什么。

问题在于,如来对“盂兰盆会”的命名。

在此之前,如来已命名过一次天庭的重要会议:那是他镇压孙悟空之后,玉帝请吃饭,他说吃饭得有个名堂,就叫“安天大会”吧。

这个命名,准确,霸气,信息量丰富。但他命名“盂兰盆会”时,竟说是“我有一宝盆”,装满各种花果,想跟大家分享。

这就尴尬了。

盂兰盆,是梵语ullambana的音译,刚开始译成“乌蓝婆挐”、“于兰婆那”等,意译则是“解倒悬”或“救倒悬”。

也就是说,根本没那个“盆”啥事。

民间的盂兰盆会,确实会用到盆来装瓜果之类,但还用盘、用钵呢,如果“于兰婆那”后来衍变为“盂兰盘会”或“盂兰钵会”,估计《西游记》里的如来说的就是“我有一个盘”或“我有一个钵”了。

幸亏,那个梵语不是ullamgana,否则,若被译为“盂兰锅节”,小说中如来又得说“我有一个锅”了。

关于这个问题,早在唐朝,玄奘之后的高僧玄应就在《一切经音义》中说过:“盂兰盆正言乌蓝婆挐,此译云倒悬。案西国法,至于众僧自恣之日,盛设佛具,奉施佛僧,以救先亡倒悬之苦…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,此言讹也。”

看到没有,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,说盂兰盆是一个装食物的盆,这是以讹传讹。

日本佛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,人家就直接说“盂兰节”,没盆儿。

所以,很多研究《西游记》者,都诟病过百回本作者根本不懂佛法,除了小说中出现大量无中生有的佛经,对“三藏”的错误解释,还有对大小乘的误判之外,最冷的笑话,恐怕就是如来的这句“我有一个宝盆”了。

不过,他把如来启动传经计划的日期定在七月半,冥冥中倒是跟佛教北传历史暗合,也是巧了。

说这么多,其实只是想证明,中元节也好盂兰盆节也好,百分百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节日,放心赈济穷鬼吧,不用抵制。

喜欢、支持,请转发分享↓Follow Us 责任编辑:林远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