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評論、關注點贊

  •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
  •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
  •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
  • RSS訂閱禁聞RSS/FEED訂閱

文人騷客的黃鶴樓之戰

2020年04月23日 16:02 PDF版 分享轉發

作者: 曦觀

唐朝有很多著名詩人,像「詩仙」,「詩聖」杜甫,「詩豪」劉禹錫,「詩鬼」李賀,等等,每位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,都寫了大量的有名的詩篇,才能流傳千古,被後人敬仰。當然,唐朝也有不少詩人是「一詩成名」,像「孤篇蓋全唐」的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王勃的《滕王閣序》,崔護的《題都城南庄》,張繼的《楓橋夜泊》……崔顥也是其中幸運的一員,崔顥一生寫出的好詩並不多,但能夠僅憑一首《》就能名垂千古,實屬不易。而因為這首《黃鶴樓》,崔顥又間接的和「詩仙」李白有了交集,以至於有了後面我們耳熟能詳的「千年公案」,甚至成為大家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。

今天,我們老生常談,再說一說這座江南名樓—黃鶴樓,再捋一捋和它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詩人們和他們的詩篇。

【黃鶴樓】篇

中國的四大名樓,山西永濟的鸛雀樓,湖北武漢的黃鶴樓,湖南嶽陽的岳陽樓,江西南昌的滕王閣。而黃鶴樓享有「天下江山第一樓」的美稱,歷代墨客好登高遠眺,題詩做賦,尤其是對於像黃鶴樓這種風景名勝之地,往往都會留下許多千古絕唱。有資料統計表示,關於寫到黃鶴樓的詩就達到400首之多。

【千古公案】篇

元朝時期有個叫辛文房的人,寫了一本《唐才子傳》,他記錄說:李白年輕時到處遊山玩水,尋仙訪道,遊歷到登黃鶴樓時詩興大發,本欲賦詩,忽見崔顥此作,看完之後是連說絕妙,就寫了一首打油詩,「一拳捶碎黃鶴樓,一腳踢翻鸚鵡洲。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顥題詩在上頭」。然後就此擱筆,悻悻而去。所以黃鶴樓現在還有擱筆廳,就為紀念這件事。

那麼,這件事是真是假?可以說亦真亦假吧!假的是這首打油詩,因為明朝已有人考證,打油詩其實是一個和尚所作,李白從未「擱筆」;真的是李白對這崔顥《黃鶴樓》的佩服,從李白寫的《鸚鵡洲》和《登金陵台》就可以看出來。有人說李白這是仿寫,也有人說李白這是抄襲。仿寫也罷,抄襲也罷,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,我記得蒙曼老師在音頻節目中說到過的,「天下文章一大抄,看你會抄不會抄」,哈哈,說的似乎挺有道理呢!我們一起來看一看,到底怎麼個「仿寫」,怎麼個「抄襲」!

崔顥的《黃鶴樓》前三句連用三個「黃鶴」,李白的《鸚鵡洲》前三句連用三個「鸚鵡」,李白的《登金陵鳳凰台》前兩句連用三個「鳳凰(/鳳)」;崔顥的《黃鶴樓》表達「思鄉之愁」,李白的《鸚鵡洲》則表達「遷客之悲」,李白的《登金陵鳳凰台》表達「愛國之情」;崔顥的《黃鶴樓》是「歌行體+七律」的結合體,亦行亦律,李白的《鸚鵡洲》是「古體+律詩」的結合體,亦古亦律,李白的《登金陵鳳凰台》是七言律詩的典範;三者都是先寫景,后抒情。開頭雖連用三個相同的詞彙,但並不覺得重複,而且音節流轉明快,極其優美。可以說,李白確實仿寫崔顥的詩,但李白的仿寫絕不僅僅是後人盛傳的「不甘心」,李白更是有自己的創新和想法,所以說,「讀書人的事,能算偷嗎?」。

《黃鶴樓》

唐崔顥

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。

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。

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

日暮鄉關何處是?煙波江上使人愁。

【譯文】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,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。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,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。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,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。暮色漸漸漫起,哪裡是我的家鄉?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。

這首詩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。「黃鶴樓」名字的由來:武昌有一座山叫做黃鶴山,又叫蛇山,傳說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黃鶴過此(見《齊諧志》),又傳說費禕(費文偉)曾登仙駕鶴於此(見《太平寰宇記》引《圖經》),故在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樓,名曰「黃鶴樓」。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,詩人登臨黃鶴樓,覽眼前景物,即景生情,詩興大作,創作了這首詩。

《鸚鵡洲》

Ad:美好不容錯過,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,現在就訂票

唐李白

鸚鵡來過吳江水,江上洲傳鸚鵡名。

鸚鵡西飛隴山去,芳洲之樹何青青。

煙開蘭葉香風暖,岸夾桃花錦浪生。

遷客此時徒極目,長洲孤月向誰明。

【譯文】鸚鵡曾經來到吳江的岸邊,江中的小洲傳著鸚鵡的美名。鸚鵡已向西而飛回到隴山,鸚鵡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。春風和暖煙雲繚繞飄來陣陣蘭香,兩岸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層層錦浪。被遷謫的旅人此時只有徒然遠望,長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為誰而明?

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(公元760年,李白50歲)春天,李白流放夜郎遇赦,經過一冬的巴陵之游又回到了江夏,重遊長江勝地,登黃鶴樓,望鸚鵡洲,《鸚鵡洲》就寫於此時。詩寫鸚鵡洲,實際上是在弔古傷今,抒發自己的沉痛感慨。

《登金陵鳳凰台》

唐李白

鳳凰台上鳳凰游,鳳去台空江自流。

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
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

總為浮雲能蔽日,不見使人愁。

【譯文】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,鳳去台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。吳國宮殿的鮮花芳草遮沒荒涼小徑,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。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,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。那些悠悠浮雲總是遮蔽太陽的光輝,登高不見長安城,怎麼不讓人內心沉痛憂鬱。

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法不一,第一種說法是唐玄宗天寶年間(公元742~756年,李白42歲~56歲),李白被排擠離開長安,南遊金陵時所作;第二種說法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;第三種說法是李白遊覽黃鶴樓,是想與崔顥的《黃鶴樓》爭高低。對於「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《黃鶴樓》詩,欲擬之較勝負,乃作《登金陵鳳凰台》詩」的說法,在《苕溪漁隱叢話》、《唐詩紀事》都有類似的記載,或許可信。但無論與否,這首詩與崔顥的《黃鶴樓》勢均力敵,後世也莫衷一是,有詩家道:「太白此詩與崔顥黃鶴樓相似,格律氣勢未易甲乙!」也有詩家說:李白詩立意深遠,更勝一籌。還有詩家說:「不及崔詩之超妙,惟結句用意似勝!」更多的詩家則將兩首詩並列為「唐詩登臨懷古雙璧」!

【李白與黃鶴樓的糾葛】篇

曾經就有人做過統計,李白至少三次登臨黃鶴樓,在存留下來的幾千首詩中大約有15首詩直接或間接的寫到黃鶴樓,所以我們說,這又一次印證了李白從未「擱筆」,「千古公案」亦是後人的美好的杜撰而已。下面列舉幾首經典作品供大家欣賞(按照創作時間先後排序)。

(1)30歲的李白

《黃鶴樓送之廣陵》

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。

孤帆遠影碧空盡,惟見長江天際流。

【譯文】我的老朋友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,在這陽光明媚鮮花盛開的三月,他要去揚州。我目送他的帆船,直到影子消失在碧空中,只見滾滾東流的長江水。

這首詩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(公元730年,李白30歲)三月,孟浩然要去揚州時,李白途徑黃鶴樓去送行,寫出了《送孟浩然之廣陵》這首著名的送別詩。

(2)50歲的李白

《望黃鶴樓》

東望黃鶴山,雄雄半空出。四面生白雲,中峰倚紅日。

岩巒行穹跨,峰嶂亦冥密。頗聞列仙人,於此學飛術。

一朝向蓬海,千載空石室。金灶生煙埃,玉潭秘清謐。

地古遺草木,庭寒老芝術。蹇予羡攀躋,因欲保閑逸。

觀奇遍諸岳,茲嶺不可匹。結心寄青松,永悟客情畢。

【譯文】

向東眺望黃鶴山,只見黃鶴山威勢雄偉橫出於半空之中。山的四面環繞著白雲,紅日倚靠在中間的山峰旁。山巒峭立高跨于空中,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。多次聽說過許多仙人在這裏學習飛身升天之術。一朝成仙飛間蓬萊仙境,流下的石室千年以來空空蕩蕩。丹灶早已生出塵埃,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靜無聲,失去了先前的生氣。地宅荒古長滿了雜草,庭中苦寒,芝術之類的藥草皆已老去。我很想登臨此山,藉以保有我的閑逸之致。觀覽奇異遍及各個名山,所見卻都不能與這座山匹敵。我寄心於山上青松,由此悟認不再會有客旅情懷了。

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(公元760年,李白50歲)春,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、江夏,登臨黃鶴樓,即景生情,寫下了這首弔古懷鄉的作品。

(3)58歲或59歲的李白

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》

一為遷客去長沙,西望長安不見家。

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

【譯文】

被貶謫的人要遠去長沙,日日西望長安方向也看不見家。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《梅花落》的笛聲,在這五月的江城好似見到紛落的梅花。

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有爭議,一說此詩是公元758年(唐肅宗乾元元年,李白58歲),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,被加之以「附逆」的罪名被長流夜郎,路經江夏(今武漢武昌)時游黃鶴樓所作;一說此詩是公元759年(唐肅宗乾元二年,李白59歲),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東歸,途徑江夏(今武漢武昌)時所作。不管具體是哪一年,都是李白晚年的作品。這首詩描寫作者游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,抒發了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。

備註:武漢被稱作「江城」,就是源於李白的這首詩。

(4)年齡不詳的李白

《江夏送友人》

雪點翠雲裘,送君黃鶴樓。

黃鶴振玉羽,西飛帝王州。

鳳無琅玕實,何以贈遠遊?

裴回相顧影,淚下漢江流。

【譯文】

雪花點綴著翠雲裘衣,正當冬季,我在黃鶴樓攜酒送你。你馬上就要像黃鶴一樣振奮玉羽,西飛到長安城——帝王州去。我雖然是鳳,卻無琅玕來充饑,我用什麼來贈送你遠遊呢?只好徘徊顧影,淚滿漢江,留戀難別。

這首送別詩的創作背景不詳,寫作時間不確定。此詩用詞非常華麗,情感的渲染很羅曼蒂克,有李白風範。

【對《黃鶴樓》的質疑】篇

明人田子藝說,人知李白《鳳凰台》、《鸚鵡洲》出於《黃鶴樓》,不知《黃鶴樓》又出於《龍池篇》。雖然不知真假,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來對比一下,看有沒有這種可能性。

沈佺期是繼「初唐四傑」(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的合稱,簡稱為「王楊盧駱」)之後的著名詩人,唐高宗時的進士,擅長寫宮廷應制詩,這篇《龍池篇》就是為唐玄宗登基而作的一首應制詩。這兩首詩確實有很多相像的地方,沈佺期的《龍池篇》前四句連用五個「龍」字,使整首詩充滿了金粉之氣,正應了「歌功頌德」的目的;而崔顥的《黃鶴樓》前三句連用四個「黃鶴」,使整首詩獨具蒼茫寥廓的厚重感。,可以說,即使是崔顥模仿了沈佺期,那也是帶有創新的模仿,和李白模仿崔顥的道理一樣,在前人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新,怎能說是單純的模仿或者抄襲。還是那句話,「讀書人的事,能算偷嗎?」

當然,除了崔顥和李白,很多詩人也都寫過黃鶴樓,比如孟浩然的《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》「昔登江上黃鶴樓,遙愛江中鸚鵡洲。」,王維的《送康太守》「城下滄江水,江邊黃鶴樓。」,白居易的《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,宴罷同望》「江邊黃鶴古時樓,勞置華筵待我游。」,賈島的《黃鶴樓》「青山萬古長如舊,黃鶴何年去不歸?」,杜牧的《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》「黃鶴樓前春水闊,一杯還憶故人無。」,這些寫黃鶴樓的詩大多抒發的是離愁別恨之情,抒寫的多是個人際遇。

黃鶴樓成就了眾多詩人,而眾多的詩人成就了黃鶴樓。不僅是黃鶴樓,鸛雀樓、岳陽樓、滕王閣、洞庭湖、廬山……,如果沒有那些著名的文人騷客,沒有他們留下的千古名篇,那就是一片死氣沉沉的美麗風景啊!當然,沒有這些美麗的風景,這些多愁善感的文人騷客們,又要去哪裡抒發自己的情感,又怎會留下這篇篇名傳千古的佳作?

來源:知乎

喜歡、支持,請轉發分享↓Follow Us 責任編輯:葉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