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代才子:达观处世的庄周

国学传统文化之汗青拾英。
  • Advertisement
本贴由热心网友分享,或收集于网络,如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发现其它问题,请点帖子右上角的倒三角图标举报该帖。

历代才子:达观处世的庄周

帖子蓝玉 » 2014年2月27日

历代才子:达观处世的庄周

文:石方行

在中国古代,有很多人看穿了世间的纷争与险恶,于是采取一些达观的方式,让自己生活在一种逍遥的状态之中.他们拒绝了来自统治者的高压和尘世中各种功名利禄的诱惑,而选择了一条清静无为而且自由自在的一条路.在尘世中的人来看,他们不懂得享受生活;即便作为学者来看,他们这种做法似乎有一种消极避世的嫌疑.其实我反倒觉得他们在那充满各色诱惑的现实面前,能做到"心如止水",尽管理解他们的人很少,活得也比较孤独,对国家也没有建立过什么功业,而且生活上比较拮据,但在精神上保持住了纯净.这本身是非常的难得.
在战国时代的庄周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例:
庄子(约公元前369~公元前286年),名周,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人物.
在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•老子韩非列传》载:“庄子者,蒙人也,名周。周尝为蒙漆园吏,与梁惠王、齐宣王同时。其学无所不窥,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。故其著书十馀万言,大抵率寓言也。……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,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。”
庄子虽然生活贫困,却性情豁达,处世乐观.
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,没有做过其它官。当时庄周的威望甚高,当时的楚威王曾经派人邀请他出来做官,他都拒绝了.
在《庄子•秋水》讲了这个故事:庄子正在濮水之上钓鱼,楚威王派两名使者前来劝说他到楚国去做官。庄子问使者:“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,现仍供奉在庙堂之上受人祭拜,请问这只乌龟是愿意死了留壳受人祭拜,还是希望活着在泥水地里爬行呢?”使者回答:“宁生而曳尾涂中。”于是,庄子告诉使者:“往矣,吾将曳尾涂中。”这段话表明庄周看穿了人间险恶,喜欢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氛围的心态.
对待周围的事物同样能显出庄周达观的心态:相传庄子与弟子曾经看到一株枝繁叶茂的有几千岁龄的大树,因其没有被砍伐而好奇,经询问伐木者方知:这棵树伐了之后做什么都不适合,所以没人砍伐.于是庄周得出了:“无用之用”的结论.
对于世间上存在的事物,都是有着多方面的存在意义.对于发现者做到物尽其用,也就是说,让对方(无论是人也好,物也好,都能使其发挥其优长.而作为人的本身,也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优点所在,既不能妄自尊大,又不能妄自菲薄.看清自己,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.

从庄周一生所留下的文章来看,很多是用寓言形式来表现的,现在人很多人都把这些寓言当作“用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表述一种道理。”其实这完全是受了无神论的熏染毒害所致。
其实在古代的很多人写的文章当中都阐述了一种现象:庄周是修炼得道之人。甚至唐玄宗直接称呼庄周为“南华真人”。
如果庄周真的是一位修炼得道之人,那么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庄周一生所做的就很容易理解了:
人把尘世中的一切名利情看的很真实很重要,其实这些都是虚幻的,在其中如果被这些所缠,那不但会活得不开心,甚至会有灾祸甚至有恶报。而且整个的社会大环境是上天有序的安排,得道之人是不能轻易参与的。那么作为每一种人或事物,他们(它们)存在本身都会是有其目地和意义的。只是有些人没有发现而已。对于生死,作为修炼得道之人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的:生与死本身是上天安排这层生命状态的一种存在方式。生,意味着必将走向死亡;而死亡意味着重生。当然这是指一般的情况。而有的人在这一生中选择了修炼,那他的生命就会与“天地齐寿”,而有些人在人中选择了行恶甚至做了大坏事,那就下地狱甚至无有重生之日了。所以遇到事情在内心要清静无为,顺应自然,这样做不但能够达到精神上的逍遥与解脱,最终就会得道,达到彻底的“大自在”。
我想这也是庄周给后人留下的诸多寓言的主旨吧。
最后用庄周的一则故事向读者展示他的生死观结束本文:
《庄子•至乐》记载:庄子的妻子死了,惠施(庄周认识的人)前往吊丧,看见庄子在那里“鼓盆而歌”,于是很诧异地说:“你非但不哭,反倒鼓盆而歌,这也太反常了吧?”庄子说:“开始我也悲哀掉泪,后来一想,人死之后不过是重新回归大自然而已,我应当表示欢送呀,所以不哭。”

2014/2/27

  
蓝玉
禁书作家
禁书作家
帖子: 224
用户主题集
用户的贴子
手头现金: 582.60

 


  • 相关禁书禁片:
    回复总数
    阅读次数
    最新贴子

回到 汗青拾英

  • 火爆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