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主敬,乐主和 /东海一枭

时事评论精选,禁书网时事评论版 。
  • Advertisement
本贴由热心网友分享,或收集于网络,如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发现其它问题,请点帖子右上角的倒三角图标举报该帖。

礼主敬,乐主和 /东海一枭

帖子东海一枭 » 2019年10月27日

   礼主敬,乐主和统而言之,礼乐是文物典章制度的统称。周公制礼作乐,就是制作、建设礼乐制度,简称礼制,作用是营造既有序又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
   分而言之,礼乐作用和精神有所区别,礼重在敬,表达内心的恭敬,维护秩序的良好;乐重在和,体现关系的和谐,营造情感的融洽。小康社会侧重于礼,未来大同时代侧重于乐。

   《礼记•乐记》说:“大乐与天地同和,大礼与天地同节。礼者,天地之序也,乐者,天地之和也;和,故百物皆化,序,故群物皆别。大乐必易,大礼必简。乐至则无怨,礼至则不争,揖让而治天下者,礼乐之谓也。合父子之亲,明长幼之序,以敬四海之内,则礼行矣。”

   《荀子•乐论》说:“乐也者,和之不可变者也;礼也者,理之不可易者也。乐合同,礼别异,礼乐之统,管乎人心矣。穷本极变,乐之情也;着诚去伪,礼之经也。”2019-10-27

(2019/10/26 发表)

东海一枭
自由作家
自由作家
帖子: 5211
用户主题集
用户的贴子
手头现金: 13.00

Re: 礼主敬,乐主和 /东海一枭

帖子无为 » 2019年10月27日

......
孔子所向往的“大同”社会,其实相当于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状态;“小康”社会,则是儒家所推崇的王道治世的社会状态。从大同到小康,孔子论述了道家治世到儒家治世的转变,即外儒内道的形成过程。

道家治国,没有术、器,只有道,一切大道无形;儒家治国,则主要依赖礼乐之术。那是不是说在道家所讲的无为而治时期没有礼乐?还不是这样的,据记载,在三皇时期早就有了礼乐,但那时根本不是用来治国的,而只是治国过程中的副产品。

打个比方,一个幼儿园小孩,他会认真的掰着手指头来做算术题,对他来说,只有借助这些方法才能做得出算术题。而对一个数学教授来说,他绝不会幼稚的掰着手指头去做算术题,而是心中有数,脱口而出。这不是说数学教授不懂怎么掰手指头,而是他压根儿就用不上,若强加给他反而变得幼稚可笑。道家无为而治的时期,不需要借助任何术器,也是这个道理。

在大道施行的时代,人们都在道中自然率性而为,一言一行都出自道中,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。礼则是围绕着道义这核心层面,在其外围所生出来的术,是将道对应到表层的具体行为与要求,然后進行模式化后的结果。

也可以说,道是直接针对人心的心法;礼则是人类外在的一种行为准则。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心思想是紧密相关的,从根本上来说,是人心决定着人的外在行为表现,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,受内在所控制。所以在大道施行的时期,百姓都位于道中,心灵都同化于大道,纯真无邪,一言一行都发自于内心,出自于大道,从心所欲而不逾矩。后来人类社会堕落了,心灵被后天的私心欲望等所污染,偏离了大道。人类内在偏离了大道,外在言行表现也就相应偏了原本道中的和谐完美状态。这时,天下美好幸福的状态便被打破,各类战争、灾祸开始出现。为了解决人心偏离大道后出现的各种外在问题,于是礼便开始兴起,用来规范、约束人的外在行为与处事方式。
......
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堕落,越来越偏离大道,治国方式便越来越往表面上发展。礼的重心也由其背后的道义内涵,越来越往表面形式上偏离、发展,越来越注重表面的形式,而沦丧了背后道义,慢慢变得繁文缛节、流于形式。儒家便在历史的发展中,慢慢褪去了背后的仙气与灵秀,在越来越往表面发展的过程中,开始变得俗气、死板与迂腐,这也是儒家在旧宇宙成住坏灭宿命中的劫数。
——选自 治国大道(八):儒家治国
无为
九级禁友
九级禁友
帖子: 931
用户主题集
用户的贴子
手头现金: 22.50


 


  • 相关禁书禁片:
    回复总数
    阅读次数
    最新贴子

回到 时事评论

  • 火爆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