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權原則和行政原則(外三篇) /東海一梟

時事評論精選,禁書網時事評論版 。
  • Advertisement
本貼由熱心網友分享,或收集於網路,如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。如發現其它問題,請點帖子右上角的倒三角圖標舉報該帖。

行權原則和行政原則(外三篇) /東海一梟

帖子東海一梟 » 2019年11月16日

   行權原則和行政原則(外三篇)儒家有經權論,一般情況持經,特殊情況可以行權。《公羊傳》提出了行權的條件和原則:其一,反經而善。動機和結果必須是善的,「權者反於經,然後有善者也。」這是總原則。

   其二,行權的前提必須是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,「權之所設,舍死亡無所設。」其三、「自貶損以行權,不害人以行權。」必須貶損自己,不傷害無辜。如果「殺人以自生,亡人以自存」,那就有違仁義,不是權道,君子不為。

   《公羊傳》原話是:「古人之有權者,祭仲之權是也。權者何?權者反於經,然後有善者也。權之所設,舍死亡無所設。行權有道,自貶損以行權,不害人以行權。殺人以自生,亡人以自存,君子不為也。」(《公羊傳•桓公十一年》)

   《公羊傳》此說,可稱為行權三原則。行權的權,是通權達變的權,是指與大 經 大 法相對的權道,與原則性相對的靈活性。但是,這個權與權力、權位、權柄、行政權力的權也是相通的。行權三原則中有兩個也適用於行政:一是善,利國利民,積極進取的;二是不害人,不殃民禍國,這是政治底線!2019-11-16

   聖王不二而有別重良知與重王道,本無分歧。內聖外王,相輔相成,相通相融,同歸於仁,同歸於中。儒家中道是原則性與靈活性、原創性與時代性、保守性與動態性的圓滿統一。就像趙孟頫妻管道升《我儂詞》所說:

   「你儂我儂,忒煞多情。情多處,熱似火。把一塊泥,捻一個你,塑一個我。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,用水調和。再捏一個你,塑一個我。我泥中有你,你泥中有我。與你生同一個衾,死同一個槨。」

   外王是內聖的體現,沒有外王追求,內聖必然空洞,功夫必然虛假;內聖是外王的依據,沒有內聖功夫,外王必然無據,追求必然乏力。但兩者並列而有主次,內聖為主,更加根本。內聖對外王,具有思想指導性和道德驅動性。2019-11-16

   關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築以意識形態為主導,不同的意識形態導出來的政治法律制度亦不同。換言之,不同的政治和制度背後都有相應的意識形態。儒學、法學(法家學說)、西學、馬學都是意識形態,西學又有神學、人學兩種體系。所謂人學,指人本主義哲學和自由主義政治學。

   西方中世紀獨尊神學,導出來的是教主制;現代獨尊人學,導出來的是民主制。暴秦獨尊法學,導出來的是君本位之君主制。馬邦獨尊馬學,導出來的是黨主制。

   傳統儒家王朝獨尊儒學,導出來的是禮制,即民本君主制,包括公天下之禪讓制、家天下之世襲制。後者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君本傾向,但民本原則理論上始終無變。因為這個原則散佈於四書五經,任何尊儒王朝不敢明確否定也。

   現代人一聽獨尊二字,馬上過敏。殊不知,意識形態有正邪之別。對於正確、正義的意識形態,獨尊又何妨。獨尊儒術和獨尊人學,與自由都不矛盾。相反,唯有儒術或人學,才能導出真正的自由;唯有獨尊儒術或人學,個人才能追求自由,制度才能維護自由。當然,最值得獨尊的是儒學,人學需要向儒學靠攏。2019-11-16

   儒學的變易和不易或說:「真正的思想不是完成時,不是被聖人或偉人在某一時刻封頂了的現成時態,而是永遠在我們每個人的參与中去生成,去實現,去作用。」東海曰,未必然。儒家思想是否完成時,是否被聖人封頂了,需要兩說。儒學思想有變易,亦有不易。

   儒家思想是一種意識形態,是觀念、觀點、概念、思想等要素的總和。自成體系、頗有影響的意識形態,都有其穩定的價值觀,這是意識形態不可動搖的支柱。儒學五觀兼備,即乾元主義世界觀、性善主義人性觀、五常主義價值觀、民本主義政治觀和唯仁史觀。

   這是儒學五大支柱和原則,一定永定,永無變易。在此五觀領域,儒家思想就是完成時,是被聖人封頂了,孔子集儒學之大成的時候就封頂了。順及,馬學也有五觀。只不過,儒馬兩家的五觀,皆格格不入,互為天敵。

   在一般思想領域,儒學與儒德一樣,又是苟日新、又日新、日日新、新新不已的,永無限制永不封頂的。儒學具有強烈的三性,即與人偕宜的普適性,與時消息的適宜性,與時俱進的時代性。這三性也是儒學永遠不變的原則性。不明乎此,不足以談儒也。2019-11-16

(2019/11/16 發表)

東海一梟
自由作家
自由作家
帖子: 5211
用戶主題集
用戶的貼子
手頭現金: 13.00

 


  • 相關禁書禁片:
    回復總數
    閱讀次數
    最新貼子

回到 時事評論

  • 火爆禁書